乳头溢液可能由乳腺导管扩张、激素紊乱、乳腺炎症、良性肿瘤或乳腺癌引起,需结合颜色、性状及伴随症状判断。
乳腺导管扩张常见于40岁以上女性,导管内油脂性分泌物堆积导致乳头溢出黏稠液体,多为黄色或绿色。治疗可采取热敷缓解不适,严重时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药物选择包括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预防感染,或短期使用泼尼松减轻炎症反应。
催乳素升高会导致乳汁样溢液,常见于垂体瘤、长期服用避孕药或抗抑郁药。需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确诊后使用溴隐亭等药物调节,垂体瘤患者可能需伽马刀治疗。日常避免挤压乳房,减少高脂乳制品摄入。
哺乳期乳腺炎或浆细胞性乳腺炎可能引发脓性溢液,伴随红肿热痛。治疗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脓肿形成则需穿刺引流。非哺乳期患者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乳头。
良性肿瘤常导致单孔血性或浆液性溢液,超声或乳管镜可确诊。微创手术切除病灶为主,术后病理检查排除恶变。恢复期穿戴无钢圈文胸,避免剧烈运动,补充维生素C促进创面愈合。
乳腺癌相关溢液多为单侧血性,可能触及无痛肿块。需立即进行钼靶、核磁共振检查,确诊后根据分期选择保乳手术、全乳切除或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术后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
日常建议选择纯棉透气内衣减少摩擦,每月月经后自查乳房。饮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卷心菜摄入,限制咖啡因及酒精。适度进行扩胸运动改善循环,出现持续溢液、异味或皮肤橘皮样改变时需48小时内就诊。更年期女性可补充亚麻籽调节雌激素,哺乳期保持正确衔乳姿势预防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