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异常溢液可能由乳腺导管扩张、内分泌紊乱、乳腺炎症、垂体瘤或乳腺癌引起,需结合颜色、性状及伴随症状判断。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出现乳汁样溢液属正常现象。非哺乳期单侧透明/淡黄色溢液可能与高泌乳素血症相关,建议检查性激素六项,溴隐亭等药物可调节激素水平。
乳腺导管阻塞导致浆液性溢液,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热敷配合维生素E软胶囊口服改善循环,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术后需定期乳腺超声复查。
细菌感染引发脓性溢液伴红肿热痛。急性期需口服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局部外敷金黄散,形成脓肿则需切开引流。日常避免挤压乳房,选择纯棉透气内衣。
垂体瘤导致泌乳素异常升高引发乳汁样溢液。核磁共振确诊后可采用甲磺酸培高利特治疗,较大肿瘤需经鼻蝶窦手术切除,术后需长期监测激素水平。
单孔血性溢液可能是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征兆。钼靶联合穿刺活检明确性质,早期乳腺癌可行保乳手术,中晚期需新辅助化疗后行改良根治术。
日常减少咖啡因摄入,补充维生素B6调节神经功能,每周3次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非哺乳期持续溢液超过1周应及时乳腺专科就诊,避免延误恶性肿瘤诊治时机。哺乳期女性需注意乳头清洁,正确使用吸奶器避免乳汁淤积,出现异常分泌物需排除乳腺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