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套无法完全预防性传播疾病、皮肤接触感染、过敏反应、不正确使用导致的失败以及心理因素影响。
避孕套主要通过物理屏障阻隔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但某些性传播疾病如HPV人类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生殖器疣或疱疹病灶可能存在于避孕套未覆盖的阴囊、会阴等部位,导致病毒传播。治疗需根据具体疾病选择:HPV感染可局部使用咪喹莫特乳膏,疱疹需口服阿昔洛韦,梅毒需注射青霉素。
阴虱、疥疮等寄生虫可通过皮肤直接接触传播,避孕套无法完全阻隔。阴虱寄生在阴毛区域,通过衣物或密切接触传播,治疗需剃除阴毛并外用扑灭司林乳剂。疥疮由螨虫引起,表现为夜间剧烈瘙痒,需全身涂抹硫磺软膏并高温消毒衣物。
乳胶避孕套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使用后生殖器红肿瘙痒。过敏体质者可选择聚氨酯或聚异戊二烯材质避孕套,症状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抗过敏,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缓解炎症。
佩戴过晚性行为开始后才使用、中途滑脱、重复使用等错误操作会导致避孕失败。正确方法是在勃起后立即佩戴,排出前端储精囊空气,射精后按住套环退出。紧急避孕可服用左炔诺孕酮片,常规避孕建议配合短效避孕药。
过度依赖避孕套可能引发焦虑性功能障碍,如男性戴套后勃起困难。这种情况需进行认知行为治疗,逐步脱敏训练,必要时联合他达拉非等PDE5抑制剂改善勃起功能。
日常需注意生殖器清洁,避免使用含香料洗剂。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增强免疫力,规律进行凯格尔运动改善盆底肌功能。储存避孕套应避开高温潮湿环境,检查包装是否破损,选择合适尺寸减少脱落风险。定期进行HIV/梅毒筛查,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可进行PEP阻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