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凹陷可能由先天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缩短、炎症或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手法牵拉、负压吸引或手术矫正。
胚胎期乳腺导管发育异常导致乳头基底部组织纤维化,约3%新生儿存在此现象。轻度凹陷可通过每日温水热敷后,用拇指和食指水平夹住乳晕向外牵拉,每次持续10秒重复20次。哺乳期女性需使用乳头矫正器辅助喂养。
浆细胞性乳腺炎或导管扩张症会引起导管周围纤维化。需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排除肿瘤,急性炎症期口服头孢克肟联合局部红外线理疗,慢性期采用乳管灌注治疗,每周2次连续4周。
乳房穿刺活检或剧烈运动撞击可能导致乳晕后血肿机化。伤后48小时内冰敷防止粘连,2周后开始按摩松解,配合积雪草苷软膏涂抹。遗留严重畸形者需行乳头成形术,采用V-Y推进皮瓣修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可能牵拉乳头。40岁以上突然凹陷需立即就诊,通过钼靶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后根据分期选择保乳手术、全乳切除或靶向治疗。
哺乳期护理不当导致乳腺导管萎缩。断奶后6个月内是矫正黄金期,使用Medela吸乳器负压吸引配合乳头保护罩,每日3次每次15分钟,同时补充维生素E促进弹性纤维再生。
日常穿着无钢圈哺乳内衣减少压迫,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银耳和猪蹄汤。游泳和扩胸运动能增强胸肌支撑力,经期前避免高盐饮食防止水肿加重凹陷。青春期少女发现凹陷应及时到儿童医院乳腺专科评估,50岁以上患者需每半年复查乳腺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