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阳性可能由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感染、免疫力低下、医源性感染、环境接触等因素引起。
无保护性行为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途径,生殖道黏膜直接接触病原体后易引发感染。治疗需口服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多西环素或左氧氟沙星,伴侣需同步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完成疗程后复查。
孕妇感染支原体可能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导致婴儿结膜炎或肺炎。孕期筛查发现阳性需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出现症状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分娩时可选择剖宫产降低传播风险。
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更易发生支原体定植。除规范抗生素治疗外,需加强免疫调节,补充维生素C、锌元素,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反复感染者可考虑注射胸腺肽增强抵抗力。
不规范妇科检查、导尿操作可能导致医源性传播。发生感染后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克拉霉素、司帕沙星等药物,医疗机构应严格消毒器械。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凝胶。
公共浴池、坐便器等间接接触可能传播支原体,但概率较低。确诊后需对贴身衣物高温消毒,避免共用毛巾。日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卫生间,保持外阴干燥可降低复发率。
支原体阳性患者应增加酸奶、纳豆等益生菌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温水坐浴15分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无症状携带者无需过度治疗,但需每3-6个月复查,孕妇及备孕人群需特别关注感染状态。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运动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但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合并尿频尿痛时可饮用蔓越莓汁辅助预防尿路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