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理期通常持续3-7天,实际时间受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体质差异、生活习惯及疾病因素影响。
月经周期由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卵泡期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厚,黄体期孕激素维持内膜稳定性。若激素分泌失衡,如黄体功能不足可能导致经期缩短至2-3天,多囊卵巢综合征则可能延长至10天以上。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因激素波动明显,经期天数易出现变化。
正常月经是功能层子宫内膜脱落的过程。内膜厚度通常在8-14毫米时触发脱落,过薄<6毫米可能仅持续1-2天,过厚>20毫米可能持续7-10天并伴血块。人工流产、宫腔粘连等宫腔操作会直接影响内膜修复速度。
基础代谢率、凝血功能等个体差异会影响经期。贫血患者可能经量少且周期短,血瘀体质常见经期延长。体重过轻BMI<18.5者易出现月经稀发,肥胖女性常伴随经期延长和不规则出血。
长期熬夜会干扰褪黑素分泌,间接影响月经周期。过度运动可能抑制下丘脑功能导致闭经,突然停止运动则可能出现突破性出血。吸烟女性经期缩短概率比非吸烟者高30%,酒精摄入过量会干扰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
子宫肌瘤患者约40%会出现经期延长,子宫内膜异位症常伴随经前点滴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致月经频发,甲亢则易引起经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会导致经期超过10天。
建议经期保持每日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瑜伽或散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铁元素动物肝脏、菠菜和维生素C猕猴桃、橙子,减少生冷辛辣刺激。使用棉质透气的卫生用品并每2-3小时更换,避免长时间坐浴。记录月经周期APP可帮助发现异常,若持续出现<2天或>8天的经期,或伴随严重痛经、大量血块,需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