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通过按摩三阴交、关元穴、血海穴三个穴位缓解。这三个穴位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摩三阴交可以调节肝脾肾三经气血,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痛经。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按压穴位,每次持续按压约一分钟,重复进行可增强效果。月经前一周开始按摩效果更佳,但孕期女性应避免刺激该穴位。
关元穴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处。按摩关元穴能温补下焦元气,改善宫寒导致的经期腹痛。可将手掌搓热后轻柔顺时针按揉穴位,每次五到十分钟。体质虚寒者配合艾灸效果更好,但皮肤敏感或经量过多者慎用热刺激。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刺激血海穴具有活血化瘀作用,适合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用拇指关节或掌根由轻到重按压,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按摩时可配合热敷小腹,但急性炎症期或皮肤破损时应暂停操作。
除穴位调理外,痛经期间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适量饮用姜茶或红糖水。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瑜伽中的婴儿式、猫牛式等动作能放松腰腹肌肉。若痛经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记录月经周期和症状变化,帮助医生更准确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