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对产妇的潜在伤害主要包括手术创伤、感染风险、产后恢复较慢、盆腔粘连及再次妊娠风险增加。剖腹产作为解决难产或高危妊娠的重要方式,其并发症需科学认知与规范管理。
剖腹产需切开腹壁及子宫壁共7层组织,术中出血量通常比顺产多200-300毫升。手术创伤可能引发术后切口疼痛持续2-4周,部分产妇会出现腹直肌分离。术后需使用镇痛泵缓解疼痛,下床活动时间较顺产延迟12-24小时。
剖腹产术后感染发生率约为5-10%,包括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和尿路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恶露异味。严重感染可能发展为盆腔脓肿,需静脉抗生素治疗2周以上。
子宫切口完全愈合需6-8周,比阴道分娩多1倍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慢易致腹胀,首次排便平均延迟至术后48小时。哺乳启动时间比顺产晚24-36小时,乳汁分泌不足发生率增高15%。
约30%剖腹产产妇会发生盆腔器官粘连,子宫与膀胱、肠管形成异常纤维连接。轻度粘连引起慢性盆腔痛,重度粘连可能导致继发不孕或再次手术困难。腹腔镜二次手术时粘连发生率高达75%。
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发生率增高3倍,胎盘植入风险增加30倍。子宫破裂概率为0.5-1%,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建议两次剖腹产间隔至少18个月,经阴道试产成功率约60-70%。
剖腹产术后应加强营养补充,每日增加蛋白质摄入至80-100克,优先选择鱼虾、瘦肉等优质蛋白。早期进行凯格尔运动改善盆底功能,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建立阶梯式镇痛方案,联合非甾体抗炎药与局部冷敷。母乳喂养时采用橄榄球式抱姿减少切口压迫,监测恶露性状及体温变化。建议术后42天进行盆底肌力评估,计划再次妊娠前需接受子宫瘢痕评估。
关键词: 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