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需注意防燥润肺、调节作息、合理进补、适度运动、预防疾病。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人体易出现皮肤干燥、呼吸道不适、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需从饮食、起居、运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调理。
秋季燥邪当令,易伤肺阴。饮食上可多吃银耳、百合、梨等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室内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肺主皮毛,可涂抹润肤霜预防皮肤干裂,适当饮用蜂蜜水缓解咽喉干燥。
秋分后昼短夜长,应早卧早起以顺应阳气收敛。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耗伤阴液。午间可小憩缓解秋乏,但不宜超过30分钟。睡前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忌睡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影响睡眠质量。
秋季宜平补不宜大补,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食材。体质虚寒者可少量进补羊肉、桂圆,阴虚者适合鸭肉、藕粉。避免过量食用高脂肪、高糖分的滋补品,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摄入量。药膳调理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补。
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避免大汗淋漓耗气伤津。晨练不宜过早,待阳光充足后进行。运动前后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慢性病患者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关节疼痛者减少爬山等负重运动。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心脑血管患者需警惕温差诱发疾病。勤洗手、多通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过敏体质者减少接触花粉、尘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慢性病患者遵医嘱调整用药。出现持续咳嗽、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秋季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悲秋情绪。饮食宜温润忌寒凉,多喝温水少饮冷饮。适当增加核桃、黑芝麻等坚果摄入有助于改善秋燥。早晚温差大时采用洋葱式穿衣法,随身携带薄外套。定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个性化调理效果更佳。保持规律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为冬季健康打下基础。
关键词: 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