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假推迟3-7天属于正常范围,可能与激素波动、压力、作息改变、体重变化或疾病因素有关。
月经周期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排卵后黄体功能不足或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推迟。短期推迟可通过调整作息缓解,长期异常需检查性激素六项,必要时采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
长期焦虑、紧张会抑制下丘脑功能,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建议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减压,严重时可短期服用谷维素或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
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10%可能暂停月经,肥胖则易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保持BMI在18.5-23.9之间,适量补充坚果、深海鱼等健康脂肪有助于周期恢复。
频繁熬夜打乱褪黑素分泌节律,进而干扰月经周期。建议23点前入睡,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白天可进行快走、瑜伽等温和运动调节生物钟。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亢甲减等疾病会引发月经推迟。若推迟超过2周或伴随痤疮、脱发等症状,需进行超声检查和甲状腺功能筛查,确诊后针对性治疗。
日常可饮用玫瑰花茶、食用红枣枸杞调理气血,避免生冷辛辣食物。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记录基础体温和月经周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盲目服用催经药物。围经期注意腹部保暖,减少咖啡因摄入以防加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