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的影响包括激素水平变化、月经周期改变、消化系统反应、血栓风险增加、情绪波动等。
避孕药通过外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抑制排卵,可能引起乳房胀痛、体重微增。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妈富隆需每日定时服用,漏服需12小时内补服。长期使用需每半年检查肝肾功能,避免与抗生素同服降低药效。
服药初期常见点滴出血或经量减少,通常3个月周期后适应。紧急避孕药如毓婷可能导致月经提前或延迟7天以上,连续2次月经紊乱需就医。规律服用短效药可改善痛经,但停药后需3-6个月恢复自然周期。
孕激素会减缓胃肠蠕动,出现恶心呕吐可选择餐后服药或改用屈螺酮制剂。腹泻超过24小时需补服,维生素B6可缓解症状。35岁以上吸烟者禁用复方避孕药,可能诱发胆囊疾病。
雌激素增加凝血因子合成,长期服药者每年应检查D-二聚体。有家族血栓史建议选择纯孕激素避孕针,出现单侧腿肿、胸痛立即停药就医。新型避孕药如优思悦已将血栓风险降至0.3-1/万人年。
孕激素可能干扰5-羟色胺分泌,引发焦虑抑郁。可更换含屈螺酮成分药物,配合有氧运动调节。严重情绪障碍需换用避孕环等非激素方式,青少年用药前建议心理评估。
服用避孕药期间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燕麦、深海鱼,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肿。每周3次30分钟快走可改善循环,服药超过5年需监测骨密度。紧急避孕药每年使用不超过2次,哺乳期选择单一孕激素制剂。出现持续头痛、视力模糊需立即停药排查垂体瘤,有乳腺癌家族史者优先考虑屏障避孕法。定期妇科检查包括宫颈癌筛查和乳腺超声,避孕药与葡萄柚、圣约翰草存在相互作用需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