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内陷可通过手法牵拉、器械辅助或手术矫正,常见原因包括先天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缩短、炎症或肿瘤压迫。
部分人群因乳腺导管发育异常导致乳头肌纤维缩短,形成先天性内陷。轻度可通过每日温水热敷后,用拇指和食指水平捏住乳晕向外牵拉,每次持续10秒重复20次;中重度需使用乳头矫正器负压吸引,每日3次每次15分钟。
哺乳期乳腺导管堵塞可能引发继发性内陷。哺乳前用40℃热毛巾敷5分钟,配合橄榄油按摩乳晕;哺乳时使用乳头保护罩,避免婴儿吮吸加重凹陷。产后6周未改善需就医排除乳腺炎。
乳腺炎或导管扩张症可能导致组织粘连。急性期需口服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慢性炎症可注射透明质酸酶溶解粘连。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乳腺肿瘤压迫导管会导致单侧乳头突然凹陷。需立即进行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确诊后根据情况选择保乳手术、全乳切除或放疗。导管内乳头状瘤需行病变导管切除术。
持续内陷影响生活可选择乳头成形术。轻度采用皮下导管松解术,中度行乳晕真皮瓣填充术,重度需乳头基底楔形切除缝合。术后需佩戴乳头支撑罩3个月,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多摄入维生素E如杏仁、菠菜促进皮肤弹性,穿无钢圈纯棉内衣减少摩擦。哺乳期女性可练习凯格尔运动增强乳腺悬韧带力量,术后恢复期避免提重物及游泳。定期自我检查乳房变化,发现乳头溢液或皮肤橘皮样改变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