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同房可能引发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问题,主要风险包括细菌上行感染、经血逆流、加重不适感。
阴道内环境在经期发生变化,宫颈口扩张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子宫。经血作为细菌培养基,同房时外源性病原体可能引发盆腔炎、阴道炎。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用药,如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氟康唑对抗真菌感染,严重盆腔炎需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注射。
性行为时盆底肌肉收缩可能促使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腹腔,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不孕,确诊需腹腔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避孕药调节激素,GnRH-a类药物抑制卵巢功能,重症需腹腔镜手术切除异位病灶。
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导致子宫痉挛,性刺激可能加剧痛经。部分女性会出现头痛、乳房胀痛等不适,同房可能加重症状。缓解措施包括布洛芬等止痛药,腹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瑜伽婴儿式放松盆底肌肉。
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伴随免疫细胞活性降低,生殖道黏膜防御能力减弱。此时同房易造成微小创面,增加HPV、HIV等病毒传播概率。建议经期结束后3天恢复性生活,高危暴露后需及时进行阻断治疗。
荷尔蒙波动导致情绪敏感,强制性行为可能引发心理抵触。伴侣应充分尊重意愿,可通过非插入式亲密行为维持情感连接。经期后雌激素回升,性欲自然恢复时再逐步恢复常规性生活。
经期护理需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更换棉条或卫生巾不超过4小时。饮食多摄入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避免生冷刺激。适度快走或伸展运动促进经血排出,但避免游泳等水下运动。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异常分泌物需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