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后服用避孕药仍有怀孕可能,与药物类型、服用时间、个体差异有关,紧急避孕药有效率约85%,短效避孕药需规律使用。
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通过抑制排卵或干扰受精卵着床发挥作用,但排卵后服用效果显著下降。短效避孕药需每日定时服用,漏服可能降低避孕效果。事后72小时内服用紧急避孕药可降低风险,但非绝对保险。
紧急避孕药在性行为后24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超过72小时失败率上升。短效避孕药需连续服用7天才具备避孕作用,中途漏服需补服并采取额外措施。排卵期前后服药失败风险更高,因药物无法中断已发生的排卵过程。
体重指数超过25可能降低药物有效性,部分人群对激素吸收代谢存在差异。呕吐腹泻影响药物吸收,需在服药后2小时内补服。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物可能干扰避孕药效果。
服药后再次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可能造成避孕失败。药物存储不当导致失效,高温潮湿环境可能破坏药效。不同品牌药物剂量存在差异,错误使用非避孕类药物时有发生。
月经延迟超过一周需进行妊娠检测,早期发现可选择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短效避孕药使用者漏服应及时补服并咨询紧急避孕失败后,5天内可考虑放置含铜节育器作为补救。
日常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叶酸,减少高脂食物影响激素代谢。适度运动维持正常体重有助于药物吸收,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呕吐。存储药物需避光防潮,定期检查有效期。出现异常出血或严重腹痛应及时就医,长期避孕建议选择更可靠方式如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等。紧急避孕药每年使用不超过3次,频繁使用可能扰乱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