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乳房发育分为胚胎期、婴幼儿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妊娠哺乳期和绝经期六个阶段。
胚胎第5-6周乳腺始基开始形成,第8周出现乳头芽,第12周乳腺管开始发育。这一阶段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先天性乳头内陷或多乳头畸形。胎儿期母体雌激素水平会影响乳腺组织基础构建,无需特殊干预,但出生后需观察是否存在发育异常体征。
出生后2-4周可能出现新生儿乳腺增生,系母体雌激素撤退所致。2岁前乳腺呈静止状态,8岁前为儿童期缓慢生长期。此阶段异常乳房发育需排查性早熟,如发现乳晕下硬结或分泌物,应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测和骨龄评估。
通常9-13岁启动,经历乳核形成TannerⅡ期、乳晕扩大Ⅲ期、乳晕隆起Ⅳ期到成熟Ⅴ期的过程。雌激素促进导管生长,孕激素促进腺泡发育。发育迟缓者可检查卵巢功能,性早熟者需抑制GnRH分泌,常用药物包括亮丙瑞林、曲普瑞林等。
18岁后进入稳定期,乳腺随月经周期变化呈现周期性胀痛。黄体期腺泡扩张可能引发经前乳房触痛,建议穿戴无钢圈文胸,适量补充维生素E。出现单侧肿块需超声鉴别纤维腺瘤或囊肿,BI-RADS分级≥3类应穿刺活检。
妊娠早期导管分支增多,中期形成腺小叶,产后3-4天开始泌乳。哺乳期乳腺增大2-3倍,断奶后腺体逐渐退化。乳汁淤积可热敷后手法排乳,乳腺炎需口服头孢类抗生素,严重脓肿需切开引流。
日常应保持适度胸部运动如游泳、瑜伽,摄入富含亚麻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绝经后乳腺腺体萎缩被脂肪替代,建议每月自检并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更年期女性可选择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缓解萎缩症状,但乳腺癌高危人群需谨慎使用激素替代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