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引发炎症或加重不适,需避免并做好防护措施。
经期宫颈口扩张,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同房时细菌易侵入生殖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可能上行感染,导致阴道炎、宫颈炎或盆腔炎。出现异常分泌物或发热需就医,治疗可选用甲硝唑栓、克霉唑阴道片等药物,严重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
性行为可能促使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在卵巢或腹膜表面,长期可能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或不孕,确诊需腹腔镜检查,治疗包括口服避孕药如优思明、孕激素类药物或病灶切除手术。
性刺激会使盆腔充血加剧,可能延长经期或增加出血量。部分女性会出现下腹坠痛、腰骶酸痛,可服用布洛芬缓解疼痛,使用暖水袋热敷腹部。避免剧烈体位,建议选择侧卧等压迫较小的姿势。
经期女性免疫力暂时下降,阴道pH值偏碱性,防御能力减弱。同房后易诱发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可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日常需多饮水,同房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
少数女性经期可能排卵,尤其月经周期不规律者。精子在女性体内存活可达3天,存在意外受孕风险。建议全程使用避孕套,既能阻隔病原体又可避孕,避免使用安全期避孕法。
经期需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1-2次,避免盆浴。饮食选择高铁食物如猪肝、菠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禁止游泳或骑跨类运动。出现持续腹痛、异常出血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建议记录月经周期,观察经量颜色变化,同房后出现不适需暂停行为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