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女性不建议服用紧急避孕药,可能影响乳汁分泌和婴儿健康,替代方案包括屏障避孕、孕激素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等。
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高剂量激素可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干扰新生儿内分泌系统。哺乳期使用可能导致乳汁量减少,婴儿出现烦躁、腹泻等反应。建议选择不含雌激素的单孕激素避孕药,如去氧孕烯片,对哺乳影响较小。
若必须使用紧急避孕药,服药后需暂停哺乳24-48小时,期间定时挤奶维持泌乳。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在服药后6小时达到峰值,24小时后显著下降。可提前储备母乳或使用配方奶过渡,避免婴儿直接接触含药乳汁。
哺乳期推荐优先采用非激素避孕方式。避孕套正确使用有效率可达98%,避孕隔膜配合杀精剂也是安全选择。产后6周后可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持续10年以上且不影响哺乳。
产后21天内卵巢功能未恢复通常无需避孕,但月经复潮前仍有排卵可能。紧急避孕药需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越早效果越好。哺乳期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重复用药导致激素过量。
产后避孕应结合哺乳频率规划,纯母乳喂养具有自然避孕效果,但需满足婴儿未添加辅食、昼夜哺乳间隔不超过6小时等条件。非母乳喂养者可在产后3周开始使用低剂量孕激素避孕药,如炔诺孕酮片。
哺乳期饮食需保证每日500大卡额外热量摄入,多食用三文鱼、核桃等富含DHA的食物促进婴儿脑发育。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注意乳头护理,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使用纯羊脂膏缓解皲裂。定期进行产后复查,评估子宫复旧及避孕措施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