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可能由乳腺导管扩张、激素水平异常、乳腺炎症、良性肿瘤或乳腺癌引起,需根据颜色、性状及伴随症状判断病因。
妊娠期、哺乳期或口服避孕药可能导致透明或乳白色溢液,属于正常现象。停止哺乳后持续6个月以上需排查垂体瘤,必要时通过溴隐亭等药物调节催乳素水平。
乳腺导管扩张症常导致黏稠的多色溢液,伴导管周围炎症时需抗生素治疗。导管内乳头状瘤表现为单孔血性溢液,通过乳管镜确诊后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垂体催乳素瘤会引发双侧乳汁样溢液。血清催乳素检测超过100ng/ml需进行垂体MRI,药物治疗可选择卡麦角林或甲磺酸溴隐亭。
急性乳腺炎常见脓性溢液伴红肿热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用头孢类抗生素。慢性炎症可能形成乳瘘,需手术引流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
导管内癌早期表现为单侧血性溢液,乳头Paget病伴随湿疹样改变。确诊需进行溢液细胞学检查,治疗方案包括保乳手术、全乳切除及靶向治疗。
日常避免过度挤压乳房,穿着透气棉质内衣减少摩擦。饮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量,限制高脂肪乳制品。每周3次有氧运动调节内分泌,乳腺自查应避开月经周期。血性、持续性溢液或伴随肿块需48小时内就诊,绝经后女性出现溢液应直接进行乳腺钼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