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与激素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个体差异、药物类型、用药时长及潜在病理因素有关。
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会抑制排卵并减少子宫内膜增生,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内膜变薄,月经量自然减少。这种情况属于药物正常反应,若停药3-6个月后月经通常逐渐恢复。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妈富隆对月经影响较小,可考虑更换。
约15%-30%女性对激素敏感度较高,即使服用同种避孕药,月经减少程度差异显著。基因检测可辅助判断代谢能力,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改用含天然雌激素的避孕药如欣妈富隆。
长效避孕针如狄波-普维拉导致闭经概率达50%,短效药约10%-20%。建议选择低剂量三相片如特居乐,其激素水平更接近生理周期变化,对月经影响较小。
连续用药超过2年者,月经量减少风险增加1.8倍。建议每使用1年后暂停2个月,或采用周期服药法服用21天停7天,有助于内膜周期性修复。
若伴随腹痛、非经期出血,需排查子宫内膜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宫腔镜检查可明确内膜厚度,配合黄体酮冲击疗法地屈孕酮10mg/日×10天促进内膜脱落。
日常可增加豆制品、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食物摄入,每周3次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服用避孕药期间建议每6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和激素水平,突然出现月经锐减或持续点滴出血应及时就医。维生素E100mg/日和当归芍药散可能缓解激素对内膜的抑制作用,但需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