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避孕可通过药物、屏障、手术、自然及长效措施实现,选择需结合年龄、健康及生育计划。
短效避孕药通过调节激素抑制排卵,适合健康育龄女性,需每日定时服用。常见药物包括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需排除血栓病史。紧急避孕药如左炔诺孕酮片适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但一年使用不超过3次。药物避孕可能引发恶心、乳房胀痛,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
避孕套通过物理阻隔精液,同时预防性传播疾病,适合临时或高风险人群。女用避孕套如聚氨酯材质产品可提前置入,失败率约5%。阴道隔膜需配合杀精剂使用,放置后6小时需取出。屏障法无全身副作用,但可能影响性体验,需确保正确使用。
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创伤小,术后需3个月精液检查确认效果。女性输卵管结扎通过腹腔镜进行,适合无生育需求者。手术避孕失败率低于1%,但复通手术成功率有限。术后可能出现附睾淤积或盆腔粘连,需充分评估再生育可能性。
安全期法需监测基础体温和宫颈黏液,排卵前后5天避免同房。哺乳闭经法要求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避孕有效率约98%。自然避孕无副作用,但受月经周期影响较大,适合规律排卵人群,失败率可达25%。
宫内节育器如含铜T型环可放置5-10年,适合已育女性。皮下埋植剂释放孕激素3年,哺乳期6周后可用。长效避孕针每3个月注射一次,可能导致月经紊乱。这些方法避孕率超99%,但需专业机构操作,定期随访检查。
饮食可补充维生素B族缓解避孕药引起的情绪波动,深海鱼油改善宫内节育器导致的经量增多。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30分钟增强盆底肌功能,瑜伽练习减少避孕措施带来的焦虑。护理需注意避孕套存放避免高温,宫内节育器使用者每年超声检查位置,口服避孕药者定期监测血压血脂。不同阶段可组合使用避孕方法,如哺乳期搭配避孕套,围绝经期采用屏障法过渡,实现安全可控的生育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