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引发炎症或加重经期不适,避免经期性行为是最安全的做法。
经期宫颈口轻微扩张,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此时同房容易将细菌带入生殖道。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可能引发阴道炎、宫颈炎或盆腔炎。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抗生素,如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氟康唑对抗真菌感染,严重盆腔炎需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
性行为时子宫收缩可能促使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不孕,确诊需腹腔镜检查。治疗轻症可用布洛芬缓解疼痛,中重度需注射GnRH-a类药物抑制卵巢功能,或进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异位病灶。
原有妇科炎症患者在经期同房会导致病情恶化。如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时出现高热、下腹剧痛,需住院进行广谱抗生素治疗。日常护理包括月经期每日清洗外阴,出血量大时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使用内置式卫生棉条。
部分人误认为经期不会怀孕,但排卵周期不规律者仍可能受孕。紧急避孕药在经期服用可能扰乱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科学避孕应选择避孕套,既能阻隔细菌又能防止意外妊娠,正确使用有效率可达98%。
经期性行为可能引发焦虑或羞耻感,尤其对青少年或性知识缺乏者。伴侣间应充分沟通,理解女性经期身体变化。心理咨询可帮助改善性心理障碍,认知行为疗法对缓解性焦虑效果显著。
经期保健需注意饮食营养,多摄入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适量饮用姜茶缓解痛经。避免剧烈运动和冷水浴,选择瑜伽等舒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日常护理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裤,经期后3天进行妇科常规检查排除潜在感染。建立规律的月经记录,发现周期异常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