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可能由乳腺导管扩张、激素紊乱、乳腺炎症、良性肿瘤或乳腺癌引起,需结合颜色、性状及伴随症状判断病因。
妊娠期、哺乳期或断奶后1年内可能出现乳汁样分泌物,与催乳素水平升高有关。非血性、双侧乳头溢液多为正常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避免过度刺激乳房,穿戴宽松内衣减少摩擦。
40岁以上女性常见,乳腺导管退化导致分泌物淤积,表现为黏稠黄色或绿色溢液。热敷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药物治疗包括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及维生素E辅助治疗。
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药物如抗抑郁药导致催乳素异常分泌,引发白色乳汁样溢液。溴隐亭可抑制催乳素分泌,垂体微腺瘤需经蝶窦手术,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补充优甲乐。建议检查性激素六项和垂体MRI。
导管内良性肿瘤常导致单孔血性或浆液性溢液,需通过乳管镜确诊。较小肿瘤可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较大病灶需局部导管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排除恶变。复发风险较高者建议每半年复查乳腺超声。
单侧单孔血性溢液伴乳房肿块需警惕导管内癌或浸润性癌,钼靶检查可见簇状钙化灶。保乳手术联合放疗适用于早期患者,晚期需新辅助化疗如多西他赛+环磷酰胺,HER2阳性者需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确诊后应立即就医。
日常减少高脂肪饮食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卷心菜和大豆制品。适度进行扩胸运动改善乳腺循环,避免熬夜和情绪压力。护理时禁用刺激性精油按摩,发现溢液及时记录颜色、量和频率,5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乳腺专项体检。血性溢液、持续单侧溢液或伴随皮肤凹陷需24小时内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