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排恶露可通过适当活动、按摩子宫、饮用生化汤、保持会阴清洁、及时排尿等方式促进。恶露是产后子宫蜕膜脱落伴随血液排出的生理现象,正常持续4-6周,若出现异味或异常出血需就医。
自然分娩后6-8小时可尝试翻身或床边坐起,次日开始缓慢行走。剖宫产产妇需在拔除导尿管后尽早下床,每次活动10-15分钟为宜。适度活动能通过重力作用促进宫腔积血排出,同时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以不引起伤口疼痛为度。
产后每2-3小时按压宫底一次,手掌置于脐下环形按摩,力度以产妇能耐受为准。按摩可刺激子宫收缩,加速残留蜕膜排出。哺乳时分泌的催产素也能增强宫缩,建议在哺乳后配合按摩。若触及子宫质地偏软或位置偏高,可能存在宫缩不良。
中医常用当归、川芎、桃仁等药材配伍的生化汤,能活血化瘀促进恶露排出。建议产后3天后开始服用,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连续3-5天。体质虚寒者可加炮姜,血热者需调整配方。服用期间观察恶露量及颜色变化,出现鲜红色出血需停用。
每2-4小时更换产褥垫,大小便后用温水由前向后冲洗会阴。顺产有侧切者可用0.05%聚维酮碘溶液稀释坐浴,每日两次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卫生棉条,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卫生巾。会阴肿胀时可冷敷,24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产后4-6小时内需完成首次自主排尿,膀胱充盈会压迫子宫影响收缩。排尿困难者可尝试听流水声或温水冲洗会阴,必要时导尿。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观察尿液颜色,出现血尿或灼热感应警惕尿路感染。
产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初期可食用小米粥、藕粉等流质,逐步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含铁食物。红糖水饮用不宜超过7天,避免延长血性恶露时间。每日监测恶露量、颜色及气味变化,血性恶露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排除胎盘残留或感染。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机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