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紧张症是女性月经前1-2周出现的生理和心理症状群,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乳房胀痛、疲劳腹胀等,与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月经周期中黄体期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剧烈变化是核心诱因。孕激素撤退会影响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合成,导致情绪调节异常。部分女性对激素变化更为敏感,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分泌失衡会放大不适感。研究显示经前紧张症患者黄体期血清素水平较常人低30%-40%,这种变化与易怒、食欲改变等症状直接相关。补充维生素B6有助于改善神经递质代谢。
子宫内膜分泌的前列腺素E2过量会引发炎症反应。这种物质会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导致痛经,同时可能引发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Omega-3脂肪酸摄入不足会加剧前列腺素失衡。
体内镁含量降低会增强肌肉紧张度。黄体期女性平均血镁水平下降15%,这与乳房胀痛、肢体水肿等症状相关。坚果、深绿色蔬菜等富镁食物可缓解相关症状。
长期压力会加重症状表现。压力激素皮质醇会干扰卵巢激素分泌节律,形成恶性循环。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训练能显著降低症状严重程度。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瑜伽、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可调节内分泌。饮食注意补充钙镁每日钙800mg、镁400mg、维生素B族及Omega-3,限制盐分和咖啡因摄入。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短效避孕药或抗焦虑药物,但需警惕药物依赖风险。建立月经周期症状日记有助于识别触发因素,症状持续加重需排除甲状腺疾病等器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