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不是真正的炎症,而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慢性肾炎经常使得患者生活在痛苦之中,专家指出除了接受治疗之外,预防疾病恶化可从生活卫生、饮食调节、防止感染等方面来考虑。从而避免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出现。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慢性肾炎为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气血阴阳的亏损;标实主要是外感、水湿、瘀血、湿热、热毒等病位在肾,病变特征为肾体受损,肾用失司,以致肾脏主水、封藏等功能减退,出现水肿、腰痛、尿浊等症状,病变趋向是按虚损劳衰的进程发展。病机特点要抓住正虚与邪实的比重:肺、脾、肾三脏的主次;急性期与慢性期的特点;水、血、气三者的失调状况等4个方面。急性期以邪实为主,如风寒、湿热、风湿等,病位在肺。肾性水肿的慢性期以正虚为主,邪实为辅,脏气以脾、肾为重心,气、血、水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水病可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又碍水的运行,如此反复,形成本病的复杂性。
中医认为三脏失调导致慢性肾炎"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604/20160411144205210.jpg" />
肾阴不足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环节,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如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造成气虚血瘀。就慢性肾炎血瘀证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认为因虚致瘀;水停致瘀;出血致瘀;激素致瘀和病邪致瘀是慢性肾炎血瘀证形成的主要原因。血瘀是病变持续发展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重要原因。标证中的血瘀,不论哪种证型或病变的任何阶段均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因此认为本病应分为气虚血瘀、阴虚热瘀、阳虚寒瘀和气阴两虚瘀阻型四类。综上所述,慢性肾炎病机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而脾肾气虚兼血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证型。
中医对于慢性肾炎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对症下药,虽然说很多的患者病征一样,但是病发的机制却不一样,中医从根本上进行施治,杜绝慢性肾炎复发的后患,让慢性肾炎患者全面进行机能的恢复,做到治病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