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系统病变、激素水平变化、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改善。
妊娠分娩、长期腹压增高或年龄增长会导致盆底肌群弹性下降。当咳嗽、打喷嚏时腹压突然增加,尿道括约肌无法有效闭合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凯格尔运动能增强肌肉张力,严重者需生物反馈治疗。
膀胱炎或尿道炎引起的急迫性尿失禁占女性病例30%。病原体刺激膀胱黏膜导致尿频尿急,可能伴随排尿灼痛。尿常规检查可确诊,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可消除炎症,同时需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
糖尿病神经损伤、多发性硬化或脊髓损伤会影响膀胱神经传导。患者可能出现无意识漏尿或排尿困难,尿动力学检查显示逼尿肌过度活动。甲钴胺营养神经联合间歇导尿是常用方案。
更年期女性雌激素下降使尿道黏膜变薄,闭合压力降低。这类萎缩性尿道炎引发的尿失禁多在夜间加重,局部使用雌三醇软膏可改善黏膜状态,配合大豆异黄酮饮食调节效果更佳。
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压迫尿道导致充盈性尿失禁,残余尿量常超过50毫升。超声检查可见腺体增大,坦索罗辛等α受体阻滞剂能缓解梗阻,严重者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或游泳增强核心肌群力量,避免摄入咖啡因及酒精等利尿物质。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并定时排尿,睡前3小时限制饮水。体重超标者需减重5%-10%以降低腹压,绝经期女性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血尿发热,需及时进行尿流率测定和膀胱镜检查。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