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肌肉拉伤可通过休息制动、冷热敷交替、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拉伤通常由运动损伤、姿势不当、肌肉疲劳、外力撞击、核心肌群薄弱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动作。卧床时建议采用侧卧屈膝体位减轻腰部压力,严重者需佩戴护腰支具2-3周。日常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坐姿需保持腰椎生理曲度。
拉伤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防止局部肿胀加重。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可使用暖水袋或艾灸条温敷患处,温度控制在40-45℃为宜。冷热交替能有效缓解肌肉痉挛。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等。肌肉紧张者可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肌松剂,严重者可能需要局部封闭治疗。用药期间需监测胃肠道反应。
超声波及短波透热疗法能促进组织修复,干扰电疗法可阻断痛觉传导。急性期过后可采用推拿手法松解粘连,重点按压委中、肾俞等穴位。体外冲击波对慢性劳损型拉伤效果显著。
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臀桥、猫式伸展等低强度训练,后期加入平板支撑强化核心肌群。游泳和瑜伽能改善腰部柔韧性,训练时需避免突然扭转动作。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恢复期需保证每日钙质摄入不低于800mg,多食用牛奶、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镁元素食物。睡眠时在膝下垫枕保持腰椎中立位,避免睡过软床垫。急性期过后可进行快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运动前做好腰部动态拉伸。若3周未缓解或出现下肢麻木需及时复查MRI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继发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