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可能由牙周炎、外伤、骨质疏松、咬合异常、妊娠期激素变化等原因引起。
牙周炎是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长期牙菌斑堆积导致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炎症会破坏牙齿周围的支持组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缝变大。需通过龈下刮治控制感染,严重者需牙周夹板固定。
意外磕碰或咬硬物可能导致牙周膜损伤,出现牙齿晃动。急性外伤需立即冷敷止血,2周内避免患牙咀嚼。若伴随牙根折断,需根据折断位置选择根管治疗或拔除。
绝经后女性或钙质流失严重者,牙槽骨密度降低会导致牙齿稳固性下降。表现为多颗牙齿渐进性松动,可能伴随腰背疼痛。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长期磨牙或牙齿排列不齐会造成特定牙齿承受过大咬合力。特征性表现为个别牙齿松动伴随咀嚼疼痛,可见牙齿磨损面。需佩戴咬合垫矫正,必要时进行正畸治疗。
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引发妊娠期牙龈炎。多在孕中期出现前牙区松动,分娩后多自行缓解。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增加维生素C摄入。
日常应注意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每年进行1-2次洁牙。多食用奶酪、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避免用牙齿开瓶盖等危险行为。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吸烟者应戒烟以降低牙周炎风险。若松动牙伴随剧烈疼痛或化脓,需立即就诊排除颌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