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检查方法主要有自我触诊、临床乳腺检查、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磁共振成像五种。
每月月经结束后7-10天进行站立或平卧位检查,用指腹以同心圆或放射状手法按压乳房各象限,注意有无肿块、皮肤凹陷或乳头溢液。重点检查外上象限及腋窝淋巴结区域,发现异常硬结需记录大小、活动度及压痛情况。建议育龄女性建立规律自查习惯,但不可替代专业医疗检查。
由专业医师通过视诊观察乳房对称性、皮肤变化,触诊评估肿块质地、边界及活动度。包含乳头挤压检查溢液性质,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触诊。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一次临床检查,对可疑病灶可即时转介影像学检查。
利用高频声波区分囊性与实性肿块,对致密型乳腺显像优于X线。无辐射特点适合孕期女性和40岁以下人群,可引导穿刺活检。能检测3毫米以上病灶,但对微钙化灶识别率较低,常作为X线摄影的补充手段。
通过低剂量X线显示乳腺组织结构,对微钙化敏感度达90%,是乳腺癌筛查金标准。建议40岁起每1-2年检查,压迫乳房时可能有短暂不适。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可减少组织重叠干扰,提高早期癌变检出率。
采用强磁场和射频波成像,对多灶性病变和植入假体评估具优势。需注射造影剂增强显影,检查耗时30-60分钟。适用于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等高危人群筛查,或因其他检查结果矛盾需进一步确诊的情况。
建立分级检查体系能有效提升乳腺疾病检出率。20岁起应掌握正确自查手法,30岁后结合临床检查,40岁起定期影像筛查。日常注意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哺乳期保持正确衔乳姿势,更年期女性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发现乳头血性溢液、酒窝征等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所有检查结果应由专业医师综合评估。
关键词: 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