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痛经可通过热敷、服用布洛芬、益母草颗粒、短效避孕药或中药调理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寒体质、盆腔炎症或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下腹部放置热水袋或暖宝宝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弛子宫平滑肌。温度建议控制在40-45℃,持续15-30分钟,可配合顺时针按摩小腹。这种方法对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尤其适合经期畏寒、手脚冰凉的女性。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建议经期前1-2天开始服用。需注意胃肠道刺激等副作用,胃溃疡患者禁用。同类药物还包括双氯芬酸钠、萘普生等,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含益母草、当归等中药成分,具有活血调经作用。适用于经血颜色暗紫、有血块的瘀滞型痛经。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服用效果更佳,但月经过多者慎用。类似中成药还有少腹逐瘀颗粒、艾附暖宫丸等。
通过抑制排卵减少前列腺素分泌,适合重度痛经或合并月经紊乱者。需连续服用21天,常见药物包括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高血压、血栓病史者禁用,用药前需排除禁忌症。
针对宫寒体质可用艾叶、干姜煮水,气滞血瘀型适合玫瑰花、山楂代茶饮。建议经前1周开始服用至经期结束,严重者需中医辨证开方。日常可食用红枣、桂圆等温补食材,避免生冷饮食。
经期应保持适度运动如瑜伽、散步,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饮食注意补充钙镁如坚果、深绿蔬菜和欧米伽3脂肪酸深海鱼,减少高盐、咖啡因摄入。记录月经周期和症状变化,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建立规律作息,通过冥想、腹式呼吸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