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可能由季节变化导致的生物钟紊乱、褪黑素分泌异常、缺氧性代谢减缓、维生素缺乏以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作息、增加户外活动、补充营养、适度运动及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
春季日照时间延长和秋季光照减少会干扰人体昼夜节律,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昼夜温差变化影响松果体对褪黑素的调控,使人白天易出现困倦感。建议固定就寝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
季节交替时光照强度变化直接影响褪黑素合成。春季清晨强光抑制褪黑素效果延迟,秋季光照不足则导致褪黑素分泌过剩。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日间嗜睡,可通过早晨接触阳光30分钟进行调节。
春秋季气压波动使血氧饱和度降低2%-5%,尤其密闭环境中更明显。大脑供氧不足会触发保护性抑制反应,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和疲乏感。定期开窗通风或进行深呼吸练习可改善症状。
冬季饮食单一易导致B族维生素储备不足,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春季新鲜蔬菜上市前存在营养空窗期,而秋季干燥加剧维生素消耗。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及维生素D有助于缓解症状。
长期高压工作或情绪紧张会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在季节转换时症状加剧。表现为持续倦怠感伴记忆力减退,需要结合心理调节和渐进式运动改善。
建议增加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促进血清素合成,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或瑜伽等有氧运动。中医认为春困秋乏与肝脾功能失调相关,可尝试按摩太冲穴、足三里等穴位。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并影响日常生活,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贫血等病理因素。保持卧室温度18-22℃、湿度40%-60%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午间小憩以20分钟为佳避免进入深睡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