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双子宫属于先天性生殖系统畸形,可能由胚胎期苗勒管融合异常、遗传因素、孕期药物影响、环境毒素暴露或内分泌干扰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或宫腔镜确诊。
胚胎发育6-12周时,两侧苗勒管若未完全融合会形成双子宫,常伴随双阴道或单阴道。这类结构异常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痛经或生育困难,但约30%患者无明显症状。确诊后若无生育需求且无症状可不处理,计划妊娠者需评估子宫形态对妊娠的影响。
部分双子宫病例存在家族聚集性,与HOXA10、HOXA11等基因突变相关。这类患者可能合并肾脏发育异常如单侧肾缺如,建议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筛查。妊娠期需加强监测,因子宫空间限制可能增加早产风险。
妊娠早期接触己烯雌酚等雌激素类药物、有机溶剂或电离辐射,可能干扰苗勒管正常发育。这类患者需排查是否合并宫颈机能不全,孕中期建议进行宫颈环扎术预防流产。
环境雌激素如双酚A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性腺发育,可能导致苗勒管分化异常。这类患者青春期可能出现原发性闭经或月经紊乱,需检查激素水平并评估卵巢功能。
约40%双子宫患者合并泌尿系统畸形,15%存在单侧肾脏发育不良。反复流产、胎位异常是常见妊娠并发症,建议孕前进行三维超声评估宫腔形态,必要时行子宫矫形手术。
双子宫女性需特别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使用内置式卫生棉条以防感染。备孕阶段建议进行生育力评估,孕期选择侧卧位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流。日常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支撑力,每年需做妇科超声监测子宫内膜情况。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E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出血或反复流产时应及时就诊生殖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