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美好的,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表现,这种美好的表现被我们称之为爱情,在生活中有很多歌曲和影视作品都在讲述两性之间美好的爱情故事,当爱到达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有性,很多人认为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恋爱的性心理表现。
恋爱始于吸引。最初的吸引来自对方的性别外表。这个外表实际上就是最有利于日后性生活美满的那种模式。
在外表外表上,最能吸引女人的男人,一般都是身材高大,宽肩阔胸,充满力度,给人以安全感。女人常把他们形容为“厚”。相反,“单薄”的男人总是令女人疑虑丛生。女人在未来的性生活中,主要靠肉体靠触觉来感受,客观上既需要一个雄壮而富于质感的主动行为者,又需要一个坚实的可依托者。这种难于自我察觉的心理需求,形成了女人心中的男人美的基本要求。
男人则容易被那些第二性别特征较为明显的女人所吸引,所谓“苗条不等于瘦,丰满不等于胖”就是这个道理。男人不大考虑对方的身高,却非常重视她的皮肤,也是同样原因。这是因为在直接性生活中,男人更容易被视觉上的性刺激所激发,所以不自觉地形成这样的审外在美。
气质的吸引力往往比外表更大。流行歌曲中叫做“你(男)潇洒,我(女)漂亮”。男人还有一首歌“我非常丑,但我非常温柔。”这是因为在未来的性生活中,女人无法容忍对方的粗暴、斤斤计较和放不开,更厌恶“唯性无爱”,就暗中生出相反的期望。女人常嗔怪男人“傻”,又最喜欢“聪明”。聪明是智力吗? 不,是“善解人意”,是“无需语言的交流”。性生活美满的妻子不都所以而倍感幸福吗?
男人呢?除了漂亮,对女人最大的期望恐怕就是善良。一个刘慧芳,平心而论,与港台数百部言情电视剧里的人物没什么两样,却吸引了无数中国男人,就是因为她太善良了。尽管刘慧芳既无风韵又无性表现,但比起“样板戏”里的女人来,温顺就成了最大的性感。男人总是渴望成为性生活中的主导者,社会上的 “女强人”总是被误会为家里的“母老虎”,所以,就是吃了豹子胆的男人,也不会被吸引。
人还有一种社会外表。少女总是觉得同龄的少男太不成熟,因为如果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男人确实非常难体察和满足女人那份细腻与丰富,性生活中尤是。男人则总是被充满青春气息的女人所吸引,不管她们实际年龄是多大。在男人眼里,女人应该变成小妹妹的外表,才有可能跟她投入性过程。否则,男人的激情、体贴和责任心都难于被引发。
有了吸引之后,恋爱跨入第二步——交往。男人常常“脸皮厚”。他能够“马路求爱”,能够“吃着碗里的,目丁着锅里的”,能够“隔着锅台上炕”,才约会第一次就计划起结婚或性生活了(至少在心底)。女人若也有情有意,会欣赏他的主动主动,却无法理解他为何那么急不可耐,甚至怀疑:如果他早一点得到,会不会也早一点厌弃呢?
国外有一种“生物社会学”。它认为,男人的这些表现,都是因为他在生物学意义上的任务,就是尽早、及时、尽多、尽广地传播自己的遗传基因。社会的一切性道德和婚姻制度,就是试图制约这种生物化行为。所以,一个男人若真心爱上一个女人,他完全能够专一,能够等待。但是批评者马上指出:女人也同样需要传播自己的基因,否则就不会有母爱,她为何就不那么急,不那么多配偶化呢?
有了爱情,再大的差异也能弥合,但在差异中寻求爱情,却正是一切恋爱不如意的人的最大难题。人们甚至不愿或不敢承认(包括对自己),恋爱竟然是性生活的一种预先映象。其实,除了首先承认差异的现实存在之外,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这就是爱情,恋爱甜蜜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