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三阴交、关元穴、血海穴、足三里、太冲穴等穴位有助于调节月经。这些穴位通过刺激经络气血运行,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对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有辅助调理作用。
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方三横指处。作为肝脾肾三经交汇点,按摩可调和气血,改善因气血不足或气滞血瘀导致的月经量少、周期紊乱。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顺时针揉按3-5分钟,经期前一周开始效果更佳。
脐下三横指位置,属任脉要穴。持续点按能温补下焦,缓解宫寒引起的经期延后、经血色暗。建议平躺时用掌心轻柔按压,配合热敷效果更明显,但经量过多者慎用。
膝盖内侧髌骨上缘两横指处。该穴专治血分病症,按压可活血化瘀,对经前乳房胀痛、经血有血块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两侧穴位,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膝盖外侧凹陷处下三横指。作为强壮要穴,经常揉按能补益脾胃,改善因营养不良导致的经期乏力、经色淡红。可用艾条悬灸此穴,配合按摩增强调理效果。
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属肝经原穴,按压能疏肝解郁,缓解压力型月经失调。适合情绪波动大、经前头痛烦躁者,建议每日早晚各按压1次。
穴位按摩需长期坚持,建议配合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多摄入红枣、枸杞、红豆等补血食材,避免生冷辛辣食物。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腰腹部受凉,可进行温和的瑜伽或散步。若月经紊乱持续超过三个月,或伴随严重腹痛、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日常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节食减肥影响内分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