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根据生长位置可分为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三类,特殊类型包括阔韧带肌瘤与宫颈肌瘤。
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并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约占子宫肌瘤的10%-15%。典型症状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贫血,可能伴随痛经或不孕。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宫腔镜是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手段,必要时需手术切除。
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周围被肌层包绕,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比60%-70%。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肌瘤增大可能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核磁共振能清晰显示肌瘤与肌层关系,5厘米以上或引起症状者需考虑药物治疗或肌瘤剔除术。
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突出生长,约占20%-30%。较大肌瘤可能压迫膀胱或直肠,引发下腹坠胀感。带蒂浆膜下肌瘤扭转时会出现急性腹痛。腹腔镜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无症状小肌瘤可定期观察。
属于特殊类型肌瘤,生长在阔韧带两叶之间,发生率不足5%。由于位置特殊,可能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积水,需通过增强CT评估与周围组织关系。手术难度较大,需由经验丰富的妇科医生操作。
发生于宫颈部位的肌瘤较为罕见约3%,可能引起性交出血或排尿困难。宫颈肌瘤容易误诊为宫颈癌,需通过活检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但需注意保护输尿管和膀胱功能。
子宫肌瘤患者日常需限制高雌激素食物摄入如蜂王浆、雪蛤,适量补充铁剂预防贫血。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引起肌瘤扭转。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肌瘤变化,围绝经期女性可期待绝经后肌瘤自然萎缩。出现异常阴道流血、尿潴留或剧烈腹痛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