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营养丰富,但部分人群需谨慎食用或避免。不宜食用草莓的人群主要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过敏体质者、肾功能不全者、低血糖人群以及服用抗凝药物者。
胃炎、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患者需限制草莓摄入。草莓含较多有机酸和膳食纤维,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疼痛,空腹食用易引发反酸。建议症状发作期避免食用,缓解期可少量去皮食用。
草莓属于高致敏性水果,含有组胺和类蛋白过敏原。过敏人群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喉头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过敏性休克。曾有花粉过敏或水果过敏史者应进行过敏原检测。
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草莓摄入量。草莓中钾含量较高每100克含153毫克钾,肾功能下降时难以代谢多余钾离子,可能引发高钾血症。透析患者每日建议食用不超过5颗,并需监测血钾水平。
草莓升糖指数较低但含一定糖分,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无碍,但低血糖人群需注意。空腹大量食用可能诱发反应性低血糖,建议搭配坚果或全麦面包食用以稳定血糖。
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者需控制草莓摄入。草莓富含维生素K每100克含2.2微克可能减弱抗凝效果,建议每日不超过200克并保持摄入量稳定,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特殊人群食用草莓前建议咨询医师或营养师。普通人群每日建议食用200-300克草莓,优先选择当季新鲜果实,食用前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去除表面农残。草莓可搭配酸奶补充蛋白质,或与菠菜等富含铁的食物同食促进营养吸收,但避免与海鲜同食以防消化不良。储存时需保持干燥通风,冷藏不宜超过3天以免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