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女性通常需要补钙。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质流失,补钙可预防骨质疏松,主要方式有饮食摄入钙片、增加乳制品、食用豆制品、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适度运动增强骨密度。
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锐减,雌激素对破骨细胞抑制作用减弱,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每年骨质流失率可达2%-3%。临床建议每日钙摄入量增至1000-1200毫克,可通过碳酸钙、柠檬酸钙等钙剂补充。
绝经后5-10年内骨量流失最显著,腰椎和髋部骨折风险增加3-5倍。骨密度检测T值≤-2.5时确诊骨质疏松,需联合补充钙剂与阿仑膦酸钠等抗骨松药物,同时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
每日饮用300毫升牛奶可提供300毫克钙质,奶酪、酸奶等乳制品钙吸收率达30%。豆腐、腐竹等大豆制品含植物雌激素和钙质,紫菜、虾皮等海产品也是高钙来源,建议多样化搭配。
钙吸收需维生素D参与,更年期女性每日需800-1000IU。上午10点前晒太阳15分钟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深海鱼、蛋黄等食物富含维生素D,必要时可服用骨化三醇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
负重运动如快走、爬楼梯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可提升骨密度1%-3%。太极拳、瑜伽等平衡训练可降低跌倒风险,水中运动适合关节疼痛者,需避免剧烈扭转动作。
更年期补钙需长期坚持,建议选择小剂量钙剂分次服用以提高吸收率,避免与含草酸的菠菜、浓茶同食。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若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预警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每日30分钟日照,戒烟限酒,控制咖啡因摄入,这些生活方式调整能协同增强补钙效果。对于已确诊骨质疏松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抗骨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