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孕检项目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超声检查、糖耐量试验和胎心监护五项基础内容,覆盖妊娠各阶段健康监测需求。
妊娠期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孕12周首次检查可发现贫血倾向,孕中晚期重复检测能追踪妊娠期贫血发展。血型鉴定可预防新生儿溶血,白细胞计数有助于识别潜在感染。部分医院会同步检测铁蛋白水平评估铁储备。
每次产检需检测尿蛋白、尿糖及尿酮体。孕早期可筛查肾脏疾病,孕20周后持续蛋白尿提示妊娠高血压风险。尿糖阳性需警惕妊娠糖尿病,尿酮体异常反映代谢紊乱。尿常规还能发现无症状尿路感染,避免引发早产。
孕7-8周首次B超确认胚胎存活,11-13周NT检查评估染色体异常风险,20-24周大排畸筛查胎儿结构,32周后监测胎位与发育。三维超声可辅助诊断唇腭裂,脐血流检测评估胎盘功能。超声是发现多胎妊娠、前置胎盘的核心手段。
孕24-28周进行75g葡萄糖耐量测试。空腹血糖≥5.1mmol/L或服糖后1小时≥10.0mmol/L、2小时≥8.5mmol/L可诊断妊娠糖尿病。高风险孕妇需提前筛查,确诊者需饮食控制并监测血糖,预防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
孕34周起每周进行胎心监测,通过胎心率基线、变异性和加速情况评估胎儿状态。异常减速提示缺氧可能,需结合生物物理评分判断。远程胎监设备可实现居家监测,高危妊娠需增加监护频次。
建议孕妇保持每日30分钟散步等适度运动,注意补充叶酸、钙、铁等营养素。避免生冷食物,控制咖啡因摄入。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出现阴道流血、剧烈腹痛或胎动异常需立即就医。定期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分娩知识,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胎儿发育。
关键词: 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