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主要包括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外阴炎和子宫内膜炎五种常见类型。这些炎症多由病原体感染、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类型针对性治疗。
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常见类型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典型症状为分泌物异常如豆腐渣样白带或鱼腥味分泌物、外阴瘙痒或灼热感。发病与阴道菌群失衡、性传播、抗生素滥用等有关,需通过分泌物检测确诊后使用抗菌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宫颈炎多由淋球菌、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或机械刺激如手术操作引发,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患者可能出现性交后出血、脓性白带或下腹坠胀,长期未治疗可能发展为宫颈糜烂。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慢性病例可配合物理治疗。
盆腔炎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常累及子宫、输卵管和卵巢。高危因素包括多性伴侣、宫腔操作史等,表现为持续下腹痛、发热、异常阴道流血。严重者可导致输卵管粘连引发不孕,需静脉抗生素治疗,脓肿形成时需手术引流。
外阴皮肤或黏膜的炎症反应,常见于糖尿病或卫生习惯不良者。症状包括外阴红肿、刺痛或皮疹,可能由过敏、真菌感染或化学刺激如洗剂诱发。治疗需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搔抓,真菌性外阴炎需配合抗真菌药膏。
子宫内膜感染多发生于流产、分娩或宫腔手术后,病原体通过宫颈上行感染。典型表现为恶露异常、下腹压痛伴发热,慢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急性期需足疗程抗生素治疗,反复发作可能影响胚胎着床。
预防妇科炎症需注意日常外阴清洁避免过度冲洗阴道、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经期及时更换卫生巾,避免久坐潮湿环境。出现异常分泌物或不适建议尽早就诊,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症状。饮食上可适量补充益生菌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每年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无症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