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疲劳乏力、免疫力降低、皮肤毛发异常及发育迟缓。主要有代谢紊乱、消化吸收障碍、饮食不均衡、慢性消耗性疾病、特殊生理需求未满足等原因。
体内酶或激素异常导致营养利用障碍,如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的高代谢状态。这类情况需针对原发病治疗,配合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族或微量元素。
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影响营养吸收,常见铁、钙等矿物质缺乏。伴随腹胀、腹泻症状时,建议选择易消化食物分次进食,严重者需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长期偏食或极端节食会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表现为肌肉萎缩、水肿。青少年群体常见因盲目减肥引发的神经性厌食,需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和复合碳水摄入比例。
肿瘤、结核等疾病加速机体分解代谢,患者出现进行性消瘦伴低蛋白血症。在治疗原发病同时,需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给予白蛋白静脉补充。
孕妇、哺乳期女性及运动员等群体对铁、叶酸等营养素需求倍增。未及时补充会出现贫血、伤口愈合延迟等症状,建议通过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食物强化补充。
改善营养不良需建立科学膳食结构,每日保证蛋奶、瘦肉、全谷物、新鲜蔬果的均衡摄入。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营养流失,食欲不振者可少量多餐。中重度营养不良者应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跌倒骨折。特殊人群如术后患者可咨询临床营养师进行肠内营养制剂补充,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需及时进行营养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