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确实存在女性传染给男性的确诊病例。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无保护性行为、母婴垂直传播、血液接触感染三种方式,其中性传播在异性恋群体中女性传染男性的案例已被全球多国流行病学数据证实。
女性感染者阴道分泌物中的HIV病毒可通过阴茎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男性体内。未使用安全套的阴道性交中,男性被动方感染概率约为0.04%-0.08%每次暴露,低于男传女概率但风险客观存在。2019年我国新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占比达71.4%,包含部分女传男案例。
女性处于急性感染期或艾滋病晚期时,生殖道分泌物病毒载量显著升高。月经期性行为可能增加病毒暴露风险,此时宫颈脱落细胞及经血中含有高浓度病毒颗粒,会提升男性伴侣感染可能性。
若女性合并生殖器溃疡性疾病如梅毒、疱疹,生殖道黏膜屏障破坏会使病毒更易穿透。男性伴侣存在包皮过长或尿道炎时,局部免疫防御功能下降,病毒侵入概率相应增加。
肛交行为中接受方直肠黏膜更脆弱,女性感染者通过肛交传播病毒给男性伴侣的几率高于阴道性交。部分双性恋男性通过此类行为感染后,可能被误统计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病例。
正确使用乳胶安全套可降低80%以上传播风险,暴露后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有效率超95%。建议高风险人群每3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感染者通过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水平,基本消除性传播可能。
预防艾滋病传播需建立安全性行为意识,避免共用注射器、非法采供血等血液暴露行为。日常接触如共餐、拥抱不会传播病毒,消除歧视需以科学认知为基础。男性若发生高危行为,应及时到各地疾控中心或传染病医院进行专业检测,窗口期后复查可排除感染可能。保持单一性伴侣关系、定期体检是维护生殖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