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孕药存在失败可能,失败率约为15%-25%,主要与用药时间、药物相互作用、个体吸收差异、排卵期推算误差、服药后呕吐等因素有关。
紧急避孕药的有效性随服药时间延迟而降低。左炔诺孕酮类药物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超过72小时失败风险显著增加。乌利司他醋酸酯可将时间窗延长至120小时,但仍有时间依赖性失效可能。
部分药物会降低避孕药效。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抗生素如利福平、圣约翰草提取物等肝酶诱导剂,可能加速避孕药代谢。服药期间需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
个体差异导致药物吸收率不同。胃肠道功能紊乱如克罗恩病、肥胖BMI>30可能影响药物吸收。服药后2小时内呕吐需补服,腹泻也可能降低药效。
紧急避孕药通过延迟排卵发挥作用。若服药时已发生排卵,药物将完全失效。月经周期不规律者更难准确判断排卵期,失败风险更高。
同一月经周期多次服用紧急避孕药会降低药效。药物剂量叠加可能引发内分泌紊乱,反而增加意外妊娠概率。一年内使用超过3次可能显著降低避孕效果。
服用紧急避孕药后仍需关注月经情况,延迟超过1周建议验孕。日常应优先选择短效避孕药、避孕套等常规避孕方式。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激素水平,避免过度依赖紧急避孕措施。若需长期避孕,建议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记录月经周期辅助判断安全期。紧急避孕药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手段频繁使用,正确使用避孕套还能有效预防性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