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女性在医生评估健康状况后通常可以服用避孕药。避孕药的选择需考虑心血管风险、吸烟史、体重指数、激素敏感性疾病史及哺乳状态等因素。
复合避孕药含雌激素可能增加血栓风险,35岁以上女性需重点检查血压、血脂及家族血栓病史。有高血压或静脉血栓栓塞史者建议改用孕激素单方制剂或非激素避孕方式。
每日吸烟≥15支的35岁以上女性禁用含雌激素避孕药,尼古丁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会使心肌梗死风险升高10倍。此类人群可选择宫内节育器或避孕贴等透皮给药方式。
体重指数超过30可能降低口服避孕药效果,脂肪组织会加速激素代谢。肥胖女性更适合使用避孕环或皮下埋植剂等长效可逆避孕方法,避孕有效率可达99%以上。
患有偏头痛伴先兆、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乳腺癌者需禁用激素类避孕药。建议每半年进行乳腺超声和宫颈细胞学检查,有癌前病变史者应优先考虑屏障避孕法。
产后哺乳期女性如需避孕,应选择不含雌激素的迷您避孕药,其单一孕激素成分不会影响乳汁分泌。正常剂量下婴儿通过乳汁吸收的激素量仅为母体剂量的0.1%。
35岁女性选择避孕方式时建议每年进行妇科体检,包括肝肾功能检测和糖耐量试验。日常可搭配基础体温监测法辅助判断避孕效果,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元素,减少高脂饮食以降低血栓风险,服用避孕药期间需严格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