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或生殖器部位出现肉疙瘩可能与尖锐湿疣、假性湿疣、皮脂腺囊肿、毛囊炎或生殖器疱疹等疾病相关。
由HPV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需通过激光、冷冻或光动力治疗去除疣体,配合干扰素凝胶抑制病毒复发。避免高危性行为并接种HPV疫苗可预防。
女性小阴唇内侧的鱼子样丘疹属于正常变异,无需治疗。若伴瘙痒可用硼酸洗液冲洗,避免穿化纤内裤摩擦刺激。与激素水平变化相关,通常不影响健康。
皮脂腺堵塞形成囊性肿物,继发感染时会红肿疼痛。未感染时可观察,感染期需口服头孢克肟,化脓后行切开引流术。日常注意清洁,避免挤压。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导致红色丘疹,可发展为脓疱。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严重者口服阿奇霉素。剔除毛发时注意消毒,避免使用公共剃刀。
HSV-2病毒引起簇集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口服阿昔洛韦抗病毒,疼痛明显时用利多卡因凝胶。复发期间禁止性生活,保持患处干燥透气。
日常需选择纯棉透气内裤,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沐浴露。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出现持续增大、出血或溃疡的疙瘩应立即就医排查恶性病变,性传播疾病患者需伴侣同治。运动后及时清洁汗液,游泳时注意公共卫生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