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避孕药后出血可能与激素波动、药物适应期、漏服药物、子宫内膜变化或潜在妇科问题有关。
避孕药含雌激素和孕激素,改变体内激素水平可能引发突破性出血。常见于用药初期3个月内,属于药物适应过程。持续出血可咨询医生调整剂量,如从单相片改为三相片,或改用含炔雌醇20μg的低剂量药物。
身体需要1-3个月适应外源性激素。期间可能出现点滴出血或月经样出血,保持规律服药即可。建议固定每天服药时间,使用手机提醒功能避免遗忘,适应期后多数症状自行消失。
漏服超过12小时可能引起撤退性出血。补救措施包括立即补服并继续原计划,同时7天内需使用避孕套。推荐设置每日闹钟,或选择长效避孕环等无需每日使用的避孕方式。
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变薄,可能导致不规则脱落出血。长期出血者可考虑改用含屈螺酮的避孕药,或配合维生素E100mg/日改善内膜状态。超声检查可评估内膜厚度是否低于5mm。
持续出血需排除宫颈息肉、子宫肌瘤或感染。妇科检查包括HPV检测、阴道镜和盆腔B超。如确诊疾病,可能需停用避孕药并接受相应治疗,如息肉切除术或抗生素治疗盆腔炎。
出血期间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更换棉质内裤。饮食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可进行瑜伽或散步等温和活动。出血超过7天或伴随腹痛、发热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和激素六项检测。记录出血周期和药品牌子有助于医生判断原因,不同孕激素成分如左炔诺孕酮、去氧孕烯可能产生差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