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裤可能通过细菌或真菌间接传播妇科疾病,关键取决于清洁方式、材质选择和共穿习惯。
内裤残留的分泌物或粪便细菌可能引发外阴炎或阴道炎。需每日单独手洗并用沸水浸泡10分钟,避免使用碱性洗涤剂破坏私处酸碱平衡。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内裤建议用含氯漂白剂处理。
化纤内裤不透气易滋生白色念珠菌,选择纯棉或莫代尔材质能减少感染风险。经期建议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血渍残留的内裤需及时清洗消毒。
共用内裤可能传播滴虫、HPV等病原体,即使清洗后仍有风险。家庭成员需严格区分内衣裤,洗衣时需用60℃以上热水机洗。
潮湿衣柜易滋生霉菌,内裤存放需保持干燥通风。梅雨季可使用除湿盒,新买内裤应先洗涤暴晒后再穿。
变形发硬的内裤纤维易藏匿细菌,建议每3个月更换。运动后汗湿内裤需立即更换,糖尿病患者更需每天两次更换。
日常可多摄入含益生菌的酸奶维持阴道菌群平衡,避免久坐压迫会阴血液循环。选择浅色内裤有助于观察分泌物异常,经期前后可用蒲公英煮水坐浴预防炎症。出现瘙痒、异味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进行白带常规检查,避免自行使用洗剂破坏微环境。内裤晾晒需正面朝外接受紫外线消毒,阴雨天可用烘干机高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