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出水不一定是癌症,可能由乳腺导管扩张、内分泌紊乱、药物影响、良性肿瘤或乳腺癌引起。
乳腺导管扩张症常见于40岁以上女性,导管内分泌物淤积导致乳头溢液。液体多为淡黄色或乳白色,偶带血丝。治疗需通过乳管镜冲洗疏通,严重者行病变导管切除术。日常避免挤压乳房,穿戴无钢圈内衣减少刺激。
催乳素水平异常升高会刺激乳腺分泌,常见于甲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液检查显示催乳素>25ng/ml时,需服用溴隐亭等药物调节。同时建议检测甲状腺功能,TSH异常需补充优甲乐。
长期服用避孕药、抗抑郁药或胃药如多潘立酮可能引发乳头溢液。停药后2-3个月症状多自行消失。必要时可更换为低剂量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或改用SSRI类抗抑郁药舍曲林。
乳管内乳头状瘤表现为单孔血性溢液,超声可见导管内5mm以下结节。需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术后病理确诊。定期复查乳腺钼靶,每半年检测CA153肿瘤标志物。
病理性溢液伴随乳房橘皮样改变、无痛肿块时需警惕。乳头派杰氏病会出现湿疹样糜烂,导管内癌可见粉红色溢液。确诊需进行乳腺MRI和穿刺活检,早期可行保乳手术,晚期需新辅助化疗。
出现乳头溢液应记录液体颜色、量和触发时机。饮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羽衣甘蓝摄入,限制豆制品以防雌激素过量。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避免高强度运动导致催乳素升高。每日乳房自检注意硬度变化,哺乳期女性需保持乳头清洁预防感染。45岁以上建议每年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高危人群可进行BRCA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