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套能有效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正确使用保护率可达85%-95%,需关注材质选择、规范操作、定期检测、暴露后阻断及综合防护。
乳胶或聚氨酯材质的避孕套能有效阻隔HIV病毒颗粒,天然膜材质避孕套因存在微小孔隙不建议使用。购买时认准国家标准认证,避免使用过期产品。医疗机构提供的免费避孕套通常经过严格质量检测。
全程正确使用是关键,性行为开始前佩戴,排出顶端空气,避免指甲划破。滑脱或破裂需立即停止,用0.5%碘伏消毒接触部位。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可服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钠进行暴露后预防。
即便坚持使用避孕套,高危人群应每3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窗口期存在检测盲区,核酸检測可缩短至7-10天。各地疾控中心提供免费匿名检测服务,阳性结果需启动抗病毒治疗。
发生套破等暴露情况后,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效果最佳,最迟不超过72小时。常用方案包括比克恩丙诺片等三联药物,连续服用28天,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单一防护存在局限性,建议结合PrEP药物预防。男男性行为者可选择特鲁瓦达作为暴露前预防,女性可使用达可挥阴道环。避免共用针具,美容纹身器具需严格消毒。
日常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含锌的海产品。发生高危行为后避免过度焦虑,及时到传染病医院就诊。储存避孕套需避光防潮,使用前检查是否破损。医务人员、警察等职业暴露人群应配备防护装备,伤口接触体液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艾滋病孕妇通过规范治疗可阻断母婴传播,新生儿需在出生后6小时内服用奈韦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