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长小肉粒可能与蒙氏腺囊肿、皮脂腺增生、乳头状瘤、湿疹或病毒感染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观察、药物或手术治疗。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因蒙氏腺导管阻塞形成囊肿,表现为乳晕周围无痛性小颗粒。多数无需处理,若继发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较大囊肿需穿刺引流。
激素变化或局部清洁不足导致皮脂腺异常增大,形成黄色或肤色凸起。保持局部干燥,每日温水清洗后涂抹维A酸乳膏,顽固性增生可考虑激光消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常伴随血性溢液,需手术切除病理确诊。较小病灶可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直径超过1cm建议开放手术完整切除。
过敏或摩擦刺激引发局部丘疹伴瘙痒,避免抓挠并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者口服氯雷他定。纯棉内衣减少摩擦,沐浴水温不超过38℃。
HPV感染可能导致丝状或菜花样赘生物,确诊后采用冷冻、电灼或光动力治疗。干扰素凝胶辅助抗病毒,性伴侣需同步检查。
日常护理建议穿着无钢圈透气内衣,每周2-3次蒲公英茶帮助清热解毒,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和菠菜。避免自行挤压病灶,出现快速增大、破溃出血或腋下淋巴结肿大时需立即乳腺科就诊。哺乳期女性出现乳头异常应暂停母乳喂养并及时检查,绝经后新发乳头赘生物需排除恶性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