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通过饮食调理改善,关键营养包括铁元素补充、维生素B族摄入、暖宫食物选择、优质蛋白补充及避免生冷刺激。
月经量过多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每100克含铁22.6毫克,鸭血铁含量30.5毫克/100克,黑木耳干品含铁97.4毫克/100克。建议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如餐后食用猕猴桃或橙子。红枣枸杞茶可日常饮用,但植物性铁吸收率仅为3%-5%,需长期坚持。
B6能调节雌激素代谢,每日需1.3-1.7毫克,糙米含量0.5毫克/100克,三文鱼0.8毫克/100克。全麦面包替代精制主食,搭配鸡蛋补充B12。经期前一周增加南瓜子、核桃等坚果摄入,有助于缓解经前烦躁。
宫寒型月经推迟可饮用桂圆红枣茶,干姜粉每日3克冲服。当归羊肉汤每周2次,当归用量10克/次。艾叶煮鸡蛋每月经期前连吃3天,艾叶5克配2个鸡蛋。忌食冰淇淋、冷饮等低温食物,从冰箱取出的水果需回温后食用。
经期血浆蛋白流失需补充,鱼肉每日100-150克,优选鳕鱼、鲈鱼等低脂品种。豆浆选择非转基因黄豆现磨,每天300毫升以内。痛经人群可增加深海鱼摄入,三文鱼含Omega-3具有抗炎作用。
咖啡因每日不超过200毫克约2杯咖啡,浓茶改饮玫瑰花茶。辛辣食物会刺激盆腔充血,经期前3天起避免火锅、泡菜等。酒精抑制凝血因子合成,经期饮酒可能延长出血时间。反式脂肪酸影响激素平衡,减少蛋糕、饼干等加工食品。
建议配合适度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经期选择瑜伽猫式、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非经期可进行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睡前热水泡脚15分钟。长期月经紊乱需检查激素六项,子宫内膜异常需B超排查。记录月经周期变化,观察基础体温曲线,持续3个月未改善应及时就医。